端午节就要到了。
端午节,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,又被称为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,定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。每年的这一天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庆祝这个节日,搞得非常隆重。
民间为什么如此重视端午节?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?端午节的来历有什么特别?关于端午节的来历,流传着很多传说,比如:“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”、“迎涛神”、“龙的节日”、“夏至”等等,其中,最为广泛流传的就是“纪念屈原”。
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,他忠事楚怀王,却屡遭排挤。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沅、湘流域。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,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报国无望和悲愤之下,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尽。
据说,屈原投汨罗江后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一直行至洞庭湖,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那时,恰逢雨天,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。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,再次冒雨出动,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,用苇叶包了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看来,端午节吃粽子、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相关,有唐代文秀《端午》诗为证: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
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,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,论其本来意义,反而鲜为人知了。
虽然最为大家接受的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,但也可以去了解其他说法。
迎涛神——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,化为涛神,世人哀而祭之,故有端午节。这则传说,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。
龙的节日——这种说法认为,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“龙”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。其主要理由是: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,都与龙相关;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,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“以像龙子”的习俗;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“五彩丝系臂”的民间风俗。
夏至——持这一看法的提出三个主要理由:《荆楚岁时记》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,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。至于竞渡,隋代杜台卿所作的《玉烛宝典》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。《岁时风物华纪丽》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:“日叶正阳,时当中。”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,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,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。
端午节的来历还有更多的说法,但屈原的气节、人格最为后人景仰,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也是影响深远。所以,端午节的来历还是以“纪念屈原说”最为广泛。